9月起餐饮店必须交社保!工资反降引争议,打工人直呼“白忙活”?
昨天去面试一家小餐馆的厨师岗,跟老板聊得挺投机,结果谈工资时他挠了挠头:“兄弟,现在政策管得严,必须给你交社保。要不这样,月薪给你五千五,扣完社保到手五千二?”我盯着他算了半天,心里直犯堵——以前在别的地儿干,老板压根儿没提过社保,一个月五千五直接揣兜里;现在政策说必须交,工资倒先少了三百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跟几个同行喝酒,大家都吐槽现在的老板越来越“精”了。以前餐饮圈流行“现金补贴换社保”,老板省了社保钱,员工拿到手里的现金多,两头都乐意。可今年9月政策一落地,后厨的灶王爷怕是都得换算社保账了。
上个月陪朋友去浦东找工作,路过一家连锁快餐店,看见门口贴的招聘启事写着“月薪4500,五险齐全”。朋友开玩笑说:“这工资够干啥的?我上个月在老家当服务员,没社保还拿五千呢。”结果老板出来解释:“现在政策要求必须交,不交被查到要罚钱的。”后来朋友没去成,倒是从里面打工的老乡那儿听说,店里给后厨帮工交完社保,一个月到手也就三千八九,比以前少了一千多。
政策是好政策,可落到小餐馆头上,确实有点“亚历山大”。我有个表舅在杨浦开小面馆,二十来平米,就他和媳妇俩人忙活。上个月他跟我算账:“以前不交社保,俩人一个月人工成本八千;现在按最低基数交,每人每月得掏一千二,俩月就是四千八,一年多花五万多。”表舅说,面馆本来利润就薄,一碗面赚个三块五块,现在光社保一年就得多掏五万,相当于要多卖三万碗面才能补上。“要不涨价?可周边人家都卖二十,咱涨到二十五,顾客说不定就不来了。”
最头疼的还是打工人。我认识的在徐家汇一家湘菜馆炒菜的王师傅,上个月刚满五十岁。他说:“以前老板说不交社保,给我每月多五百块补贴,我想着反正快退休了,养老也指望不上社保,就签了自愿放弃协议。现在政策不让签了,老板直接把补贴取消了,工资从六千五降到六千。”王师傅掰着手指头算:“个人要扣养老8%、医疗2%,一个月扣五百,到手五千五,比以前还少一千。可你说这社保有用吗?我老家爸妈交了二十年,现在退休才拿一千五,我这才交几年,也不知道能不能领回来。”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些餐馆开始玩“变相压榨”的套路。天河区一家小餐馆的厨师小李跟我说,他们店里最近把午休时间从一小时改成了半小时,每天工作时间从九小时加到十小时,周末还得轮班。“老板说,多出来的工时不算加班费,算正常上班,这样社保基数能按高的算,他还能少掏点。”小李苦笑着说,“说是给我们交社保,实际上是把以前发的补贴、加班费都搭进去了,到手的钱没多,活倒是更累了。”
政策执行中的矛盾,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。一方面,社保确实能给打工人兜底,生大病、老了干不动了,多少有点保障;可另一方面,小餐馆本来利润就薄,硬性增加的成本要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要么压到员工工资里,最后受罪的还是普通人。我前几天去常去的饺子馆,发现饺子涨了两块钱,老板跟我念叨:“不是我想涨,人工成本涨了,不涨真撑不住。”
其实也不是没解决办法。我听做餐饮的朋友说,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“小餐饮扶持政策”,比如给月营收十万以下的小店减免部分社保费用,或者允许分阶段缴纳。但政策从出台到落地需要时间,眼下这阵子,打工人和老板都在“咬牙坚持”。
昨天面试完,我没跟那家餐馆签合同。不是不想交社保,实在是工资降得有点接受不了。我琢磨着,要么再找个不降工资的活,要么跟老板商量商量,能不能少交点或者缓交段时间。可转念一想,政策摆在那儿,老板估计也没办法。
社保这事儿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它是打工人的“安全绳”,也是小老板的“紧箍咒”。怎么让这根绳子既结实又不勒脖子,可能需要政策再灵活点,老板再实在点,打工人再多担待点。毕竟,谁都想日子越过越好,不是吗?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,撮合网配资,炒股配资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